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育儿交流 > 儿童教育 > 【分享】每个字都像童话故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分享】每个字都像童话故事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4  |  浏览数:2179
楼主
发表于 2020-04-01 16:16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大学刚毕业就应聘去了北京,很多人惊讶她这个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孩,有那么好的中文基础,不但能听能说能写,甚至两岸的繁简体字和拼音、注音都会,猜我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教她。其实她小时候,我不过每周抽出一两个小时给她上课,可能因为教法不同,所以能事半功倍。

  由于我爱艺术、文学,又在美国的大学教东亚美术概论,所以我教汉字是从文字学的艺术入手。汉字由象形符号发展出来,本来就具有图画的性质,像日、月、水、火、舟、车、虫、鱼,跟图画像极了,任何娃娃都一看就懂,何必让孩子从起步就认为文字是死板难学的呢?

  所以我用画的,比如,长长一条横线,是地平线,加上圆圆的太阳,是太阳刚冒出地平线的“旦”。尖尖一个屋顶,里面坐了个女生,是平平安安的“安”。 妈妈带着一个娃娃,多好啊! 所以是“好”。一只手在推,不够!又来一只手帮忙,是朋友的“友”……

  由于文字经过长久的演变,现今使用的汉字,跟甲骨文和大小篆有很多不同。为了让孩子能看出古人怎么从观察自然、创造文字,一步步将汉字演进到今天的样子,我把真实的图画、刻写的甲骨文、铸造铭记的金文、秦代统一的小篆、 方便记录的隶书、文人独特的行草、结构严谨的楷书,以及近代发展的简体汉字,一个个排列起来。当孩子知道其中的变化,一方面会觉得有意思,一方面即使看到现今的繁体和简体字,也能自然想到它们当初的样子,这种追索的过程甚至有侦探和寻宝的趣味。

  举个例子,“采” 这个字,上面是“手”,下面是“木”,手在树上采,意思很明确,形象也简单,只是后人在左边又加了“一只手”,成为后来繁体的“扌采”。又譬如“本”字,中间直直一根树干, 上面左右伸出两根树枝,下面伸出两条树根,在树根的地方加一小画,表示“根本”的道理。

  为了让写实图画和文字符号的关联更清楚, 我除了画图,还用剪影。 图画是彩色的,剪影是黑白的,前者比较复杂,后者比较简化。譬如“犬”字,图画是一只举着前脚的狗,可能不容易和“犬”字联想到一起,但是经过“剪影”,看来就有了紧密的关系。

  此外,文字是实用的,孩子或初学者越能用在生活中越好。所以我在教汉字的时候,只要遇到有中文的场合,无论街上的招牌还是餐馆的菜单,就立刻会指着字让孩子认。我儿子原本不懂简体汉字,跟我去大陆一个月,一路上看招牌认字,就学得差不多了。

  所以我又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四处拍照,让孩子从照片里找他认识的字。 因为汉字全球化,我拍照的地点除了中国,也包括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这些跟汉字关系密切的地方。我发现每个孩子和初学者都天生爱寻宝,当他才学几个字,就能从生活照片里找到,会特别兴奋,也记得特别牢。

  加上未来的社会将更加国际化,最好让孩子从起步的时候就能双语沟通,我在教汉字的时候也以英文解释。又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甚至让他有成就感,每次我都要孩子把我写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而且放在这本书里。所以这本书应该既适合西方人学中文,也可以作为中国孩子的英语教材。

  更进一步,虽然今天大部分中国人都用简体汉字,但繁体字是我们伟大的文化资产,就算笔画多,不易写,也应该懂。所以我在教孩子的时候是繁体、简体,甚至注音、拼音一起进行的。

  或许正因为从图像、 剪影、符号,到文字演进一路教下来,不但能加深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也在自然间感受到书法的美。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汉字源头上学起,以后认字的方法和趣味会大大不同,文字将不再只是死板的符号,而是生动的图画或故事。

  ……

摘自《汉字有意思》(刘墉等 著)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20-04-02 10:38
只看该作者
象形字,确实是非常的有趣。
个性签名
纯手工阿胶糕VS祛湿茶
V:   yy201212132015
板凳
发表于 2020-04-02 13:32
只看该作者
象形字,确实是非常的有趣。
熙笪 发表于 2020-04-02 10:38
这个学习方法可以借鉴一下
4#
发表于 2020-04-03 08:58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有趣的
5#
发表于 2020-04-03 09:01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有趣的
xuanxuan0426 发表于 2020-04-03 08:58
是的,很有指导意义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