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好书推荐 > 好书推荐:《梦想家彼得》:梦想点亮人生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好书推荐:《梦想家彼得》:梦想点亮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9  |  浏览数:3374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3 11:27
只看该作者


《梦想家彼得》:梦想点亮人生

讲述者:   杜萌若 外国文学教授

版本推荐:《梦想家彼得》 / 伊恩·麦克尤恩 / 孙仲旭译本



你好,这一讲我要跟你分享的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梦想家彼得》。


          (伊恩·麦克尤恩)“恐怖伊恩”


     先说说这个作家,在现在的英国,伊恩·麦克尤恩是最火的一个作家,英国读者还给他起了个外号,管他叫“恐怖伊恩”,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家伙,他写的东西特别有一种惊悚的气质,让人读起来总是毛骨悚然。很有意思,这个“恐怖伊恩”,他就算是给小孩写书,也仍然保持这种恐怖大师的本色,这本儿童读物《梦想家彼得》就是这样的。

     那“恐怖伊恩”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惊悚儿童故事呢?下面咱们就来看看。


故事精华: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彼得,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儿,这个小男孩儿想象力太发达了,平时就喜欢一个人呆那儿,做白日梦,小脑瓜里总是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彼得看到家里养的老猫,他就会想,如果我变成这只老猫会怎么样呢?于是,他就真觉得自己钻进了那只老猫的身体,真变成老猫了,在想象当中还跟另外一只大黑猫狠狠地打了一架。

     还有这么一次,彼得想象自己一夜之间长成了大人,成了个发明家。早上起床,刮胡子就刮了很长时间,然后给实验室里面的助手打了个电话,问助手是不是按照他设计的图纸做好了反重力机器,助手说做好了,一切OK,反重力机器一开通,就像您彼得先生所预期的一样,屋子里面所有的东西全飘起来了。

很有意思,作者还特意做了一个说明,说彼得长大以后,他真成发明家了,日子过得还不错。

    在日常生活当中,因为想象力过盛这个问题,小男孩儿彼得做了不少荒唐事儿,惹了很多麻烦,总是闹笑话。可是呢,作者尽管把小彼得写得很搞笑,其实却还是相当肯定这个孩子在想象力方面的特长的。作者想表明的是,孩子的想象世界,哪怕很多东西看起来像是胡思乱想,但是这里面很可能潜藏着宝贵的矿藏,对孩子长大以后的未来生活会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

好奇心助力梦想实现

     《梦想家彼得》这本书,总共讲了小男孩儿彼得经历过的7个奇葩故事。现在,我就来给你讲一讲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玩具娃娃”。

     “玩具娃娃”是彼得的妹妹凯特专享的玩具,凯特这个小女孩儿,她在自己的房间里摆满了小baby一样的漂亮可爱的玩具娃娃,足足有60个。那在这60个玩具娃娃以外,还有很特殊的一个,这个娃娃叫坏娃娃。为什么叫坏娃娃呢?并不是说心眼儿坏,而是说这是一个坏了的娃娃。这个娃娃缺胳膊少腿,左腿和右胳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扯掉了,制作它的人本来想把它做得可爱一些,想做一个微笑的表情,可是呢,没做好,坏娃娃的表情永远是一副坏笑的样子。

     你想啊,一个玩具娃娃右胳膊没了,左腿没了,还在那儿怪怪地坏笑,谁见了谁不吓一跳啊。所以,尽管是它的主人,彼得的妹妹凯特也还是不喜欢这个坏娃娃,甚至还很怕它,想把它扔掉又不敢,怕坏娃娃半夜回来报复自己。于是,小女孩儿就把这个坏娃娃放到离床最远的书架最高处,尽量不看到它。


    讲完以上这些情况,接下来咱们就要看看主人公彼得跟这些玩具娃娃之间发生的事儿了。

    彼得是男生,所以,他平时玩的玩具当然跟小女孩儿不一样了。彼得自己的房间里没有玩具娃娃,有时候路过妹妹的房间,看妹妹在那儿给娃娃穿衣服,跟娃娃说话,彼得就表现得特别不屑,觉得凯特太幼稚了。

    可是,偏偏有这么一天,凯特出去玩了,她房间的门开着,彼得就溜进去了。他把妹妹的60个玩具娃娃全抱到自己身边,尤其是那个在书架上高高坐着的坏娃娃。彼得平时看它最不顺眼,一看到这个坏娃娃就有点害怕。可是另一方面,却又对它特别好奇,好奇坏娃娃怎么是这么一副样子,很想弄清楚这个坏娃娃身体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所以说,这一次彼得偷着玩妹妹的玩具娃娃,这么些娃娃里面,他最关注的就是这个坏娃娃。

    那彼得在这经历什么事儿了呢?你要注意了,彼得惊喜地发现,坏娃娃不是少了一条腿吗?他竟然从凯特的书桌上拿了一支画笔当成了拐杖,拄着这个画笔拐杖一瘸一拐地朝他走过来,嘴里还嘟嘟囔囔说脏话,好像是冲他骂呢。彼得当然很奇怪了,说我什么时候得罪你了,你为什么骂我呢?

    这时候,又有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房间里面那60个玩具娃娃竟然也都活了,全扭头朝这看,而且相互之间开始时候是窃窃私语,后来说话声越来越大,有的还在那儿喊口号,喊什么呢?“要公平,要公平”。再后来呢,60个玩具娃娃一起出动,像一支娃娃军队一样朝彼得这边开过来了。那坏娃娃就成了这支玩具大军的领袖,指挥所有的娃娃喊口号。玩具娃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高喊口号,“要公平,要公平”,表示支持坏娃娃领导,还都举起了胖乎乎的有小坑儿的小胳膊儿。

    彼得这时候已经彻底蒙圈了,要什么公平啊?你们这些娃娃这么激动都冲我来了,到底什么意思啊?这时候,只见坏娃娃拄着画笔拐杖站起来了,把拐杖举到空中,让大家安静。同时,努力用一条腿保持身体平衡,坏娃娃就用这种姿势冲着彼得大喊,说:“我们这么多的娃娃,挤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绝大多数睡觉连一张床都没有,你呢?一个人就占了一间房,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们要公平,要公平。”

    坏娃娃这么一喊啊,它手下的所有玩具娃娃都群情激愤,一起冲上来了,抓住了彼得的左腿使劲扯,一下就把彼得的左腿扯掉了。可是很奇怪,彼得没感到疼,低头一看,一滴血都没流,只有一根弹簧从自己裤子上方破的地方弹了出来。彼得很兴奋,觉得太好玩了,自己腿里面居然安了弹簧。接下来,他又发现自己的右胳膊也让这些玩具娃娃扯掉了。很有意思,也有一根弹簧弹出来了。那你看啊,这场面是不是很惊悚。

    正这时候,彼得的妹妹凯特回房间了,小女孩儿看见哥哥正疯疯癫癫地摆弄那些玩具娃娃,一大堆娃娃压在他身上,彼得呢?还给娃娃们配音,凯特一看,不由得笑了,知道她哥这次又是在做白日梦了。


            


     讲到这里,我想你一定就明白了,原来前面玩具娃娃在坏娃娃带领下造反的那些场面,其实都是彼得自己想象出来的。这个小男孩儿啊,他对这些娃娃一直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坏娃娃,他最好奇。他想弄明白坏娃娃为什么坏了,怎么坏的。于是,就想象出了这么一个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彼得就想弄明白玩具娃娃的制作原理,它们的内部是怎么回事,娃娃的身体里安了弹簧,弹簧坏了,那不就成坏娃娃了吗?所以,你看彼得长大以后,当了发明家,设计出了能让一切东西飘浮起来的反动力机器。之所以他这么厉害,不正是因为小时候就对各种机械构成的东西有好奇心吗?

惊悚背后的家庭温情

     讲完了“玩具娃娃”的故事,我想你应该对故事里面的惊悚场面印象特别深吧。伊恩·麦克尤恩这个作家,他就是特别擅长写出那种超乎寻常的惊悚场面,让你读起来就觉得毛骨悚然,可是又欲罢不能,不由自主地被他牢牢抓住,这种阅读体验是不是挺过瘾的。

     那这本书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叫做“消失膏”,相比于“玩具娃娃”那个故事,惊悚指数还要升级。

讲什么事呢?说彼得在厨房里面淘气,胡乱翻一个大抽屉,希望找出点什么神奇的东西玩,翻着翻着,小男孩儿又在那儿发呆了,迷迷糊糊当中,彼得发现抽屉里面有一个深蓝色的小瓶,上面印着标签,叫做“消失膏”。彼得很好奇啊,“消失膏”怎么回事啊?他就用食指的指尖探到了小瓶里,触到了里面凉凉的药膏,缩回手指,吃惊地大叫一声,原来他的指尖没了,完全消失了。哦,彼得明白了,原来“消失膏”就是可以用来玩“消失”的药膏。

然后呢,彼得的小脑袋瓜里就跳出一个坏点子,他要用这个宝物,“消失膏”来获取利益。什么利益呢?他想一个人舒舒服服地独享家里的大房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让管自己的人都消失。

     那在家里,谁管彼得呢?当然是老爸老妈了。这样,小男孩儿该出手时就出手,给老爸老妈都抹上了消失膏,结果真让他俩全消失了。彼得很得意,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大事。他一眼又瞧见了妹妹,妹妹正趴在园子里的草地上玩呢,彼得一想啊,凯特也挺烦人的,也让她消失吧,然后他就又出手,把“消失膏”抹到了妹妹身上,把妹妹也给变没了。这样,彼得终于成了这座大房子里面唯一的主人了。

    平时,小男孩儿在家里看电视,老爸老妈给他定量,只允许他每天看一个小时。现在,彼得自由了,想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于是他就撒欢看了个够,一直看到半夜。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一个人在家,半夜里呆在这么大一座房子里,很害怕啊。越这么想越害怕,好像听见各种吓人的声音,吓得不得了。喊爸爸,喊妈妈,找妹妹,可是没用啊,他们都被自己抹了消失膏,已经消失了啊,怎么能回来呢?

     突然,有一只手搭到了彼得的肩膀上,吓他一大跳,以为是个大怪物,定睛一看,原来是妹妹凯特。凯特对彼得说:“刚才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在院子里都喊了你好几百声了,让你帮忙来造气垫船,可是你就是没动静,又发什么呆呢?”彼得这才意识到,又是做白日梦了,这才回到现实,高高兴兴地跟全家人一起去院子里造气垫船了。


     咱们看这个故事,在彼得的想象世界当中,当他拥有了那种神奇的“消失膏”,他竟然给家里的父亲、母亲、妹妹全抹上了,把他们全给变消失了,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像变态杀人狂。可是呢,你换个角度看,其实作者他写的是小孩生活中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就是在家里面跟家人相处久了,很多时候就会很烦他们,想象让他们马上消失。这种想法,我想你应该也有过吧。实际上,作者不过就是把这种孩子生活中常有的想法给放大了,夸张了,那呈现出来就好像特别惊悚。

    但是你注意看啊,故事内部实际上有一个翻转,彼得他并不是真想让家人永久消失,反倒是通过这个“消失膏”事件,证明他是离不开自己家人的,离不开爸爸,离不开妈妈,离不开妹妹。那么,这里面惊悚元素背后揭示的其实是一个家庭内部的那种温情。

想象力的另一种形式

    以上我给你讲了想象力过盛的小男孩儿彼得的两个奇葩故事,这俩故事听着都挺惊悚的,可那些吓人的事儿全是在彼得的想象世界里发生的。

    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什么事儿都没有。但是,接下来,我要给你讲的这个彼得的新故事,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了。小男孩儿真的遇到危险了,而且还是生死考验。

   彼得在自己家里面,让一个小偷用枪指着脑袋,情况万分危急。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彼得会不会安全获救呢?现在咱们就来看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窃贼”,说是在彼得家住的这条街上,这阵子突然出现了一个江洋大盗,来无影去无踪,大白天潜入到各家各户,偷走了无数的电视、录像机、电脑、工艺品、珠宝等等等等,警察拿这个大盗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这么一天,有个老太太叫古德纪姆太太,她又去警察局报案。这老太太特别有钱,一个人住,长着突出的大黄牙,样子凶巴巴的,包括彼得在内,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喜欢她。那这位古德纪姆太太报案说,她家这次被盗,丢的东西是一盒特别昂贵的香皂,还有一根她爷爷传下来了宝贝拐杖。

     那在这以后,又有好几家人被盗了,门牌号分别是15号、19号、22号、27号,彼得家的门牌号是38号,彼得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推算,他就判断出来了,认为这个江洋大盗几天之内就会光顾他家,他觉得凭借我彼得的智慧,就可以搞定这家伙。于是,小男孩儿就开始装病了,不去上学,白天一个人在家,就等着大盗进他家的门。

彼得的备战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他知道家里面有一个特别深的老鼠洞,就想到了充分利用这个地形优势,找出了一个照相机,想等大盗出现的时候,拍下大盗的照片,然后把胶卷扔进老鼠洞,大盗根本不可能把胶卷够出来,这样呢,即便自己遭遇什么不测,也能够留下大盗入室行凶的罪证,办案人只要找出胶卷,就能把大盗捉拿归案。彼得想得真好啊。

     等到彼得把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做好了以后,大盗真的来了。而且,当这个人出现在彼得面前的时候,彼得吃了一大惊,怎么是你?谁呢?原来正是前些日子刚刚报了案的那位古德纪姆太太。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老太太,她就是这段时间以来偷遍这条街的大盗。那次所谓的报案,其实是老太太迷惑警察局的小手段。

    在彼得的房间里,大盗古德纪姆太太看中了一个埃菲尔铁塔的小模型,是彼得去巴黎玩的时候买的。老太太正把小模型塞到口袋里,就让彼得用准备好的照相机给拍下来了,然后小男孩儿很快取出胶卷扔到老鼠洞里去了。古德纪姆太太一看害怕了,马上掏出一把枪,用枪口对准了彼得,威胁他,赶快交出胶卷。彼得说了,老鼠洞太深了,现在肯定拿不出来,如果你答应不再偷东西,而且把你偷的东西物归原主,我会想办法从老鼠洞里把胶卷弄出来给你的。

    古德纪姆太太这时候就显出了很痛苦的样子,说她一个孤独的小老太太,好不容易偷东西获得点快乐,现在她的快乐全让你这个小破孩儿给毁了,说完她一甩手就走了。

    在这以后,老太太还是没有改掉老毛病,不但没把偷的东西还回去,还偷了一家又一家。而彼得干什么呢?他在家里整天拿一根铁丝,在钩老鼠洞里的那卷胶卷,努力想拿到老太太犯罪的证据,可是老鼠洞实在太深了,彼得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听了以上这个故事,我想你可能会问了,彼得智斗小偷古德纪姆太太,整个过程里面,好像也没有看他像别的时候那么做白日梦啊,那作者的想象力主题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换个角度看,这个故事里所讲的想象力,确实不是天马行空做白日梦那种,而是想象力的另外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其实更日常更基本,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学习和工作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你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一种预判和筹划能力,就相当于《孙子兵法》里讲的知己知彼,这也是想象力。那彼得在备战的时候,他就在想象对手有可能会怎么做,然后他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结果最后,尽管他并没有真正降服对手,但是他的计划还是执行得相当成功的,尤其是成功地摆脱了危险。可见,有想象力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阅读心法


好了,《梦想家彼得》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来跟你分享两条阅读心法:

第一,中国有位著名的作家余华,他也是作者“恐怖伊恩”的粉丝。余华说起他自己阅读这位英国小说大师作品的体验,用了这么一个词儿,叫做“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怎么回事呢?余华说:阅读这个人的小说,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而且还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呢,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已经留下了永久性的划痕,这样就落下阅读后遗症了。读这本书原著的时候,你也可以自我检验一下,看你是不是也会得上余华所说的这种阅读后遗症。

第二,读这本书不但特别考验你的神经,而且对你思考力的要求也特别高。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读到那些惊悚场面的时候,你得时时刻刻注意让自己跳出来思考,弄清楚作者他写这些东西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思想。如果你能做到很灵活地跳进跳出,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并且欣赏作者所特有的那种文学智慧了。



写作小窍门

      分享了阅读心法以后,我还要再告诉你一个本书作者的写作小窍门:

      伊恩·麦克尤恩这位作家,他是一位运用英式反讽的绝世高手。什么叫“英式反讽”呢?咱们来看作品开头第一段有这么一句话,说:“大人有时候会跟彼得说,‘你是个很麻烦的小孩’,彼得一直都弄不明白,我哪儿麻烦了?除了所有的蔬菜、鱼、鸡蛋,还有奶酪以外,没有什么我不吃的呀。”

你看,这里面叙述者的立场好像是站在彼得这边,好像是在替彼得说话,可实际上,你去品这话里面的味道,还是在讲彼得这孩子确实很麻烦,是拐着弯在讲的。这就叫“英式反讽”。“英式反讽”属于英式幽默里面很核心的一种话术,那以后你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偶尔地来这么一句“英式反讽”,那么你的文章就很有可能一下子获得一种很高级的幽默感。

课后思考

      最后,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咱们回到“消失膏”那个故事,彼得想象自己得到了一瓶“消失膏”,然后他就在意念当中做了不少奇葩事儿。现在,假设你在现实生活当中,真的发现了这么一瓶神奇的“消失膏”,真能把人变消失。那有了这么一样既神奇又可怕的东西,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这么处理呢?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19-05-13 14:09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书籍
板凳
发表于 2019-05-13 19:42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亲的推荐
个性签名
4#
发表于 2019-05-14 15:08
只看该作者
好多的内容啊,看着很好看。
个性签名
纯手工阿胶糕VS祛湿茶
V:   yy201212132015
5#
发表于 2019-05-20 10:10
只看该作者
推荐好多书呢,看书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6#
发表于 2019-05-20 11:31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书籍
昂妈暖暖 发表于 2019-05-13 14:09
这本书孩子们一定喜欢看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7#
发表于 2019-05-20 11:31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亲的推荐
晓之风铃 发表于 2019-05-13 19:42
分享是一种美德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8#
发表于 2019-05-20 11:31
只看该作者
好多的内容啊,看着很好看。
熙笪 发表于 2019-05-14 15:08
有时间把内容都看完,讲的非常的细致,而且看完后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9#
发表于 2019-05-20 11:32
只看该作者
推荐好多书呢,看书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鸭丫0815 发表于 2019-05-20 10:10
积累下来有时间了慢慢地看,我也看书看的可慢了。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10#
发表于 2019-05-20 17: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隶涵妈妈

大家可以一起收获
个性签名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