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好书推荐 > 好书推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好书推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4  |  浏览数:3067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0 12:19
只看该作者
今天先给大家推荐这部经典文学《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非常的好看,还是希望我们都可以阅读这样的经典书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认识美国式“独立精神”
讲述者:杜萌若   外国文学教授
版本推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 马克·吐温 / 刁克利译本

        你好,这一讲我要跟你分享的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文学界的林肯。说起马克·吐温这个名字,你一定很熟悉,美国最知名的大作家之一。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人名,而是一句黑话,水手之间最喜欢说的黑话。在那个时代美国的水手出海之前就要喊Mark Twain,Mark Twain,什么意思呢?12英尺水深,因为测量水深只有达到12英尺的时候,才可以保证出海航行安全。
        这里面有一个水手名叫克莱门斯,他是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的,每天都跟伙伴们喊这句话,后来改行当了作家,就把马克·吐温用成了他的笔名,后来还写成了一部世界级的名著,就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你看,马克·吐温原来他是密西西比河上的领航员,密西西比河又是美国的母亲河,他改行当了作家以后,就成为美国文学的领航员。


      在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的地位太高了,人们对他有一个评价,说他是文学界的林肯。咱们都知道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成功地领导了废奴运动。那你一定很好奇,既然说马克·吐温是文学界的林肯,那有什么依据呢?就是因为他成功地写出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部超级经典。

   故事精华:   这个故事真有这么大的意义吗?下面,咱们就一起先来看一看。先说明一点,你想读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必须先得读它的前传。前传也很有名,叫《汤姆·索亚历险记》。在那部书里哈克贝利·芬就出现了,简称哈克,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叛逆小男孩儿,街头流浪儿,他和一个富家小少爷汤姆·索亚是好朋友,再加上另外一个男孩儿组成了一个“铁三角海盗团”。三个小伙伴出门胡闹,结果后来发现了强盗藏在山洞中的财宝发了财,也出了名,回家以后成了镇子上轰动性的一个新闻。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故事就是接着上一部书再往下来讲,这一次哈克顶替汤姆成了故事主角。他把发财的事早抛一边去了,还是接着在江湖上漂,漂着漂着就和一个老黑奴漂一块去了。这个老黑奴名叫吉姆,从主人家跑出来,结果这一老一小、一黑一白就结成了忘年交。小哈克要帮着老吉姆逃跑,两个人就乘着一只小木筏向北方漂流。结果在这一路上,哈克和吉姆遇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也历了很多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友爱,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最有意思的是整个历险进入后半程的时候,汤姆又杀回来了。因为这时候出了问题,吉姆被抓走了,哈克正在这着急,汤姆从天而降。说咱们玩一个新游戏吧,什么游戏呢?解救囚犯。他告诉哈克,现在这个游戏不好玩,因为大人抓住吉姆以后管得很松,我们很轻松就能把他救出来,咱们得制造一些难题。自己制造难题自己来破解,这样咱们把这个老黑奴救出来,那有多了不起。结果汤姆的难题做了一道又一道,哈克解来解去再也解不开,本来就救不出吉姆,这时候又有一个汤姆来捣乱,更没辙了。眼看这个计划就彻底失败了,这时候汤姆才说出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两个多月以前,吉姆的主人就在遗嘱中早已经写好了,要给吉姆自由。汤姆早就知道这件事了,那为什么不说?他说,说了我玩啥去?那可真让人哭笑不得。但不管怎么说,全书最后的大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黑奴吉姆获得了宝贵的自由。

           哈克贝利·芬:美国形象代言人。讲完了哈克救吉姆的故事,你对这个小男孩有什么印象呢?有一位美国的大诗人后来加入了英国籍叫做艾略特,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有谁能比哈克更代表美国人呢?

         你看,按照艾略特的说法,我们这位小哈克,那他可就是美国的形象代言人了,但是如果真这么说的话,他那个小伙伴汤姆还未必服气,这个小淘气可能会说了,凭什么我就不能当美国形象代言人呢?咱们都知道,美国文化最讲究竞争,fair play,公平竞争。汤姆和哈克两个小伙伴,按照美国文化的原则,咱们就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比一比谁更有资格当这个美国文化形象代言人。

竞争内容主要分三项:第一,比个性;第二,比勇气;第三,比爱心。个性、勇气、爱心都是美国文化中最强调的文化精神,如果这三方面分出高低了,那谁是美国形象代言人也就很清楚了。


(一)个性。那就先比个性,还是得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大结局来说,两个孩子找到财宝,然后像英雄一样回到家乡。汤姆来到大人们中间,觉得很了不起,大人给他安排了未来的前程,你有钱了,怎么上大学,未来的谋职,他很高兴、很得意。但是哈克不见了,谁都找不到,还是汤姆了解这位好朋友,找到街头的大垃圾桶里面,小哈克正在里面睡觉,美美地吃着剩饭。汤姆跟哈克说赶紧回去,咱们都有钱了,还这样啊?哈克跟他说,我就愿意吃这口,我就喜欢过这种日子,我那份钱你也拿走吧,你每天给我几块钱零花就行,发财的日子真难受。
你看发了财以后汤姆光顾着高兴,什么问题都没思考,而哈克却冷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来思考财富对人生的意义,可以说是视金钱如粪土。尽管他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很偏激,但是能跳出那种社会的习俗,设定好的套路,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坚持走自己的路,那你看他是不是很有独立个性。后来他能够毅然决然地去救一个黑奴,这里已经埋下伏笔了,所以比个性这一项那应该是哈克胜出。


(二)勇气。比完了个性,咱们再比比勇气。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面,这个历险目标是汤姆定下来的,他说咱们几个小伙伴要去当海盗,要去冒险。你看汤姆的勇气就是当海盗头子,随心所欲地调皮捣蛋,当然这小男孩很有意思,但是勇气也仅止于此。到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里情况就不同了,哈克的历险从一开始就和解救黑奴吉姆这件事联系到一起,不仅仅是他自己玩、自己乐,而是有这样一个严肃的使命,就是要帮助这个黑人老大爷获得自由,为了做这件事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勇气汤姆怎么比得过呢?但是在这里你一定得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哈克毕竟是一个白人孩子。在那个时代耳濡目染,平时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种族主义的教育,当时的这种教育就是要歧视黑人。在学校里面他也听大人讲过,甚至听老师讲过,说白人如果帮黑人逃跑,那肯定就得下十八层地狱,哈克是小孩儿,他听这些都信了。所以做帮助吉姆逃跑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直是有顾虑的,开始是贪玩,后来越想越害怕,他可不想下十八层地狱,所以他就产生动摇了。反复犹豫之后给吉姆的主人写了一封信,等于说是告发吉姆,告诉他吉姆的下落。写完以后他是这么说的,“在这一路上,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暴风雨里面,两个人一起漂流,一起做事情,老吉姆身上没有什么毛病,他总是管我叫老弟,总是爱护我,凡是他能想到的事样样都替我想到,他说全世界只有我哈克才是老吉姆最好的朋友,现在只有我这么一个好朋友,这可实在太让人为难了。”
        哈克说拿起这封信他全身颤抖,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告发吉姆,不下十八层地狱;另一条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朋友,哪怕下地狱。他说我想了一会,然后对自己说,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把信撕了,这个情节哈克撕信是整本书的最高潮,经过了这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哈克最后下定这个决心太不容易了。况且你想他是小孩儿,大人讲的话他是都相信的,如果你一个白人孩子帮助黑人逃跑,一定得下十八层地狱,但是即便如此,他认了。宁可下地狱也要帮助自己真正的好朋友,这个黑人朋友吉姆获得自由。这就更能看出这个小男孩的超凡勇气了,不仅仅是一个淘气孩子,而是一个有真正勇气、有担当的大男孩。

(三)爱心  。前面比完了个性,比完了勇气,最后一项要比的是最重要的爱心。哈克和汤姆这两个小男孩都很有爱心,他们都想要解救吉姆。可是你看汤姆这熊孩子,他的爱心是有条件,那就是首先得他自己玩得开心,为了自己玩得痛快,他竟然想出各种各样的鬼点子来制造难题,自己给自己造升级游戏,这实在太不着调了。不是有这么句话吗?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汤姆就是猪一样的队友。所以哈克后半程遇到这么多麻烦,主要就是汤姆闹的。再看哈克的爱心,刚开始跟吉姆碰到一块的时候,哈克实际上也还是一个贪玩孩子的心理,找一个大伙伴一起玩儿。解救吉姆这件事,他开始也和汤姆的想法差不多,也当成了一场冒险游戏来玩儿,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哈克和吉姆越相处感情越深,了解也越来越深,看到了这个黑人身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那么多闪光点,慢慢地他把吉姆当成好朋友,他不能接受自己好朋友再当奴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他解救出来。因为谁都希望有自由,白人需要,黑人也需要;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有这种想法就叫做推己及人。哈克做到了推己及人,下一步甚至他做到了舍己为人,你想这爱心汤姆还能再比吗?

         好了,以上三个竞争项目,哈克三比零完胜汤姆。那么咱们就看出来了,美国文化精神中最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在他这里了,那美国形象代言人不选他还选谁呢?


        现在回头再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一点,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界的林肯。他和林肯生活在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和废除黑奴制运动这些大的事件,而马克·吐温写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把故事背景设在了南北战争以前,主题写的也是黑奴解放问题,事实上和林肯就结成了同盟军。而且你要注意一点,马克·吐温是南方人,他能够站在全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太了不起了。他用手中的笔推动了美国废除黑奴运动走向胜利,所以说文学界林肯这个荣誉称号马克·吐温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阅读心法:好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来跟你分享两条阅读心法:
第一特别关注一下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整个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讲述者在那儿讲小男孩儿哈克的历险故事。而是主人公哈克本人出现了,眉飞色舞地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哈克这孩子没怎么上过学,满嘴都是土话、俚语,很多时候还语法错误。但是,他就是天生有活力,就是一个天生的讲故事高手。哈克嘴里面讲出的这个故事,整个都带着他特有的那种自由气质,有一种野性的天真,有他特有的音调。所以,几乎所有的美国文学研究专家都一致认定,这就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美国人独立声音的出现。所以,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听一听这种声音,这种特别有活力的叙述声音。


第二,作者马克·吐温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部自传,很详细地回忆了他的一生。他一生经历过的种种酸甜苦辣。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学界的林肯,那一定不能错过这部自传,尤其是他的自传的第十四章,作者特别做了一个《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本书的幕后揭秘,讲哈克这个文学形象的现实原型是谁,是谁呢?原来是他小时候家乡镇子的与他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而且特别有意思,这个小伙伴的名字竟然叫汤姆。那从马克·吐温本人的幕后揭秘中,你能了解到一个现实原型到底是怎么变成一个经典文学形象的。从这里,你能够很好地体会到文学创作和生活之间的那种紧密关系。


写作小窍门: 分享阅读心法以后,我还要再告诉你一个本书作者的写作小窍门。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以幽默的语言著称,他是一个幽默大师。而他笔下的哈克呢,也是一个讲话幽默的段子手。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本书一开始,哈克刚一出场说话,他就开始讲段子。你听他是这么说的,“你只要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就肯定知道我是谁,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写的,他讲的基本上是真事,也有些是吹牛。不过嘛,大部分还是真的。其实是真的,还是吹牛无所谓了。”你看啊,才听了这么一句话,哈克讲话特有的语气和风格就能把咱们牢牢地吸引住。
       那他这个段子手,讲话幽默而且吸引人,这里面最大的一个秘诀就在于实话实说,有啥说啥,不兜圈子。这一招,你在以后写作的时候可以借过来好好用一用,实话实说,往往你就能说成段子手。

课后思考:最后,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这个故事里面,黑奴吉姆的命运问题是一个焦点问题。吉姆的主人很开明,在死之前立下的遗嘱里面已经给了吉姆自由。可是,因为小汤姆隐瞒了这个消息,哈克蒙在鼓里,还在那儿拼命解救吉姆呢,做了很多好笑的事情。现在,请你来做这么一个判断,你觉得哈克所做的所有这些事情,对于吉姆本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意义呢?为什么呢?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19-05-10 12:20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今天推荐的这本小说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板凳
发表于 2019-05-12 22:27
只看该作者
推荐的书不错的
个性签名
4#
发表于 2019-05-16 23:25
只看该作者
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推整本书阅读了,这样的介绍不错
5#
发表于 2019-05-17 12:35
只看该作者
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推整本书阅读了,这样的介绍不错
鸭丫0815 发表于 2019-05-16 23:25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文学书籍了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ibabyzone 积分 +7 19-05-17 12:35 幸运的获得了每日随机回帖奖。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