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生活闲聊 > 记得,好的故事,不要急,慢慢品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记得,好的故事,不要急,慢慢品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4  |  浏览数:1233
楼主
发表于 2021-01-01 12:25
只看该作者
《阿城精选集》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尤其是收纳在里面的《孩子王》。尽管作者非常棒的是《棋王》《树王》《孩子王》,但我还是对《孩子王》情有独钟。反反复复翻过太多次。有时,也不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看了陈凯歌的《孩子王》电影很多遍,喜欢。

首先是阿城的文字,像大自然里的精灵,像电影里那段森林里的鸟鸣,像山谷里的清泉,总给人宁静、舒适、自然的味道。那是我熟悉的味道,是我记忆里的味道,是我想念的味道。

有时,我也在想。父辈那一代,有很多像妈妈们这样的女性,根本没有得到上学机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打工潮来临的时候,她们被认定为“文盲”,外出务工,免不了吃尽“文盲”的苦头。甚至,还成为阻碍她们走出大山的绊脚石。
到了我们这一代,有机会受到教育,识字读书。能走出大山,去更远的地方。但,我们真的就摆脱“文盲”了吗?

阿城说,不识字,大约是文字盲,读不懂,大约是文化盲。

如今,只有非常大白话的用词时,又算是什么盲呢?

仅仅“山有雾”,一个“雾”字,就能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写得很棒。这样的句子,还能受到欣赏吗?

看着看着,免不了又是那么多矫情。所以这样的喜欢,这样的阅读,显得更加隐私化。不过,能继续读到和分享到,这么会讲故事的阿城作品,心里也着实开心。

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里说,没有亲耳听阿诚讲故事,是一大遗憾。如果没有看他的书和看陈凯歌《孩子王》电影,是更大遗憾。阿城讲故事呀,自有一种迷人之处。是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所说的那种说故事的人:一代又一代人地口口相传,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蕴含在故事之中,成为古人生活经验交流里最重要的工具。

阿城也作为寻根文学中的一名作家,但他的寻根文学和他人的有所不同。他寻的是一个时代变革后完全消失掉的东西。可惜,阿城后来再也不写作,我们也无法再听他讲故事,是一大遗憾。但是,能看到他以往的作品,也是一大幸事。

梁文道在节目中说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觉得也是成人读小说,儿童读绘本,很重要的一个态度:“好的故事,不需要明显的教训。故事本身就很完整,很丰满。如果你听出弦外之音,那是你自身从这里面引发出来的自己的解读。”

听完故事,我们总习惯要求,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教训,什么道理,什么感受。实际,好的故事,一切的教训就已经包含在里面了。这个弦外之音,是与你自身经历和阅读有关,与作者无关。庆山也常说,她的作品,需要一定阅历和经历,才能够读懂的文字。

记得,好的作品,不要急,慢慢品。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21-01-01 14:22
只看该作者
生活紧张,心绪浮躁,很多时候已经忘记如何慢下来了。新的一年,努力认真品读几本喜欢的好书。不功利,不为所谓的道理,只为喜欢,值得。
板凳
发表于 2021-01-01 19:42
只看该作者
这几个是不是抽时候来看看
4#
发表于 2021-01-02 14:5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YH_0411

慢慢来,静下心来,寻找喜欢的书,心情会很好的。
5#
发表于 2021-01-02 14:5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郧丽

可以尝试一下,会不错的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