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阅读心得 > 勇闯南极——中国南极科考队建站之旅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勇闯南极——中国南极科考队建站之旅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2  |  浏览数:1381
楼主
发表于 2020-07-07 18:10
只看该作者
    南极是我很向往但是可能永远去不了的地方。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南极之恋》,当时对南极有一点小小的认识,觉得南极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看到在南极有一个中国的中山站,觉得那些建站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这本书是我国登上地球三极的科学家高登义老师为儿童创作的科普绘本,以中国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赴南极建立中山站的真实故事为主线,将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串联起来。如破冰船、赤道无风带、南半球西风带、冰崩等。






     大家能看出南极的地理图案像一个什么动物吗?第一眼的感觉最准,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出来了,其实是一只大象。



     南极在很早以前,其实也是有很多生物居住的大陆,但是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现在已经是没有人居住的冷极了~



     很感谢这些科学家,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开辟人类的冰冻之地~



      这是本书的目录,用时间顺序的方式来串联南极建站之行。




   在1988,中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在国际上都不算顶尖的,我国南极科考队只能从国外买一艘只能抗冰的旧货船,改装成考察船后命名为极地号~由于考察船的先天不足,加上我国没有进入南极圈考擦的经验,因此这趟建站之旅注定是艰险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工具是多重要。可是我们当时连一艘破冰船都没有,只有一艘旧的抗冰船。书中对破冰船和抗冰船做 了明确的解释,虽然抗冰船被改造了非常神奇,装备也准备很齐当,但是对于南极的冰雪之旅还是有很大的危险。



     这是考察船多带的一些物资~除了常用的一些生活物品外,还有一些大型的设备,比如挖掘机,集装箱等等。



    1988年11月20日,南极科考队从青岛出发了。考察队一共116名队员,船长魏文良是为年轻有为的远洋航行家,总指挥是海洋学者陈德鸿,队长是气象学者郭琨。



   这是南极科考队的航线示意图,看起来似乎不远,但是其实非常远。



    开始前行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海面是那么平静,连天上的星星都显得那么美好~



     考察队经历的第一个考验是穿越南半球的西风带,在船长丰富的航海经验下,考察队平安穿越了西风带来到了浮冰区。



    浮冰给考察队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



     当大家发现考察船上出现了一个破洞时大家都会感到非常紧张~最后还使用了直升机用来探路`



    走出了冰层,大家都可以看到南极大陆了~但是离南极越近,冰层也是越多,浮冰越来越厚,后来寸步难行只能停航了。



   大家一定都想不到风暴其实对航行还有帮助吧,经过一天的风浪浮冰会破碎不少。



   中间经历了无数的考验,终于在1989年2月26日建成了南极中山站。



    也就是在这一天科考队留下20名队员在南极越冬考察,其他队员乘坐极地号胜利返航。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能够成功在南极建站真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才能完成的事情。




    这本书还赠送了一本伴读手册



    这本手册可以扫描书中二维码看有关南极的视频。



   这本伴读手册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回答了读者许多关于南极的很多疑问。



   为何企鹅都生活在南极,北极具有同样的气候条件为何没有企鹅生存?其实这也是一个科学家的未解之谜,只能推测以前北极也有企鹅,但是由于大量捕杀和一些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最后灭绝了



    伴读手册最后还有一些关于南极的问题,虽然不难,但是孩子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答对,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本书让孩子了解了一些关于南极的基本常识。




    还感受到科学家们大无畏的探索精神`

























     看到最后女儿说将来也想在南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南极站:)多希望有能实现的一天~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20-07-07 18:16
只看该作者
同样看过南极之恋的电影,之前看过同名小说,对南极和那里的人们有了更多了解
板凳
发表于 2020-07-07 18: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就要快乐

呵呵,我觉得还挺好看的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