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好书推荐 > 【分享】双目失明的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分享】双目失明的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

回复数:6  |  浏览数:267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17:34
只看该作者

一个自幼就双目失明的盲童,长大后竟会成为一位举世敬仰的大文豪,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确有其事,他就是埃及著名作家和文艺批评家塔哈·侯赛因。

塔哈由一个令人怜悯的盲童成长为第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尽管他的宗教、哲学观是唯心主义的,他的政治主张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范畴,有着明显的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在艺术上也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的倾向,但这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的乃至阿拉伯的新文学的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生活经历

塔哈出生于米尼亚县尼罗河左岸小城马加加附近的乡村,父亲是制糖厂的小职员。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塔哈三岁时患眼疾未得到很好的治疗,双目失明;但他自小聪明好学,记忆力强,不久入村里的学塾念《古兰经》。1902年,十三岁的塔哈随哥哥到开罗,入爱资哈尔大学预备部继续学习。

当时的爱资哈尔大学是埃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中心。塔哈对死板、枯燥的课程不感兴趣,进而对学校的整套制度感到厌烦,以致表示反抗。1908年,塔哈进入新创办的埃及大学。

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给予塔哈很大的鼓舞,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埃及学者讲授的课程,特别是几位欧洲东方学家的文学评论课,对他启发很大。与此同时,他在夜校补习法文,以便能够听懂法语讲课。1914年,塔哈写出纪念中古时期阿拉伯盲诗人艾布•阿拉•麦阿里的学术论文,获得埃及大学颁发的第一个博士学位。他在这篇论文里,提出新的文学评论准则,即不受前人之见的束缚,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篇论文使年轻的塔哈崭露头角,名噪一时。

埃及大学决定派塔哈去法国留学。191411月塔哈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191512月转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主攻古希腊、罗马史,同时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在校期间,塔哈结识了一位品格高尚的法国姑娘,她给了塔哈很大的帮助,后来她成了塔哈终身的生活伴侣。



代表作品

塔哈的代表作是《日子》,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作品,分上、中、下三部。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塔哈对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动荡年代的埃及社会的生活图景,侧重揭示了埃及农村和爱资哈尔的文化教育落后状况。塔哈•侯赛因“好像变成了一架精密的地震仪,记载着周围大大小小的震动,然后他忠实地把这些记录摆在你的面前”(注:埃及文艺批评家邵基•戴伊夫的评语。)。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半个多世纪以前埃及的社会面貌,看到阿拉伯知识分子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为争取社会进步所做的努力。

《日子》第一部出版于1929年。它记述作者童年时期的家乡生活。父亲是个小职员,有子女十三个,塔哈是老七。三岁时患眼疾,被土医生治瞎了(两个眼珠都给挖掉)。小妹妹发高烧因得不到治疗而惨死。塔哈的一个哥哥,死于当时蔓延于城乡的霍乱。农村缺医少药,迷信盛行,文化十分落后。学塾里教的是《古兰经》,教法陈旧不堪。在当时,盲人常常依靠在婚丧喜庆仪式上诵读《古兰经》维持生计,可供盲童塔哈选择的生活道路便是接受宗教教育,以便将来成为一个宗教职业者。在这种情况下,他入村里的学塾《古兰经》,以后又去开罗继续深造。小说对于不学无术的学塾教师西迪和他的助手“学长”,以及贪婪的上埃及地区教派首领等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特别是描写小妹妹惨死,哥哥的暴卒,更加深沉哀戚,感人至深。


《日子》第二部1939年出版。它记述了作者在爱资哈尔大学八年的学习生活。描写了年轻的爱资哈尔人的宿舍生活及其周围的人物,描写了爱资哈尔大学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从侧面反映了穆罕默德?阿卜杜的教育改革的失败,并正面刻画了作者本人对爱资哈尔经院教学的反抗和决裂。

《日子》第三部,完成于1962年,表现了塔哈进入新式大学后的喜悦心情。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埃及学者和欧洲东方学家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他们的观点、见解,使年轻的塔哈茅塞顿开,视野大为开阔,为他后来的文学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作家回忆了他在写出论文《纪念艾布•阿拉》获得埃及大学第一个博士学位后,被大学派去法国深造的前后经过;记述了在法国的生活和学习;还追记了塔哈所接触的同时代的诗人、作家和社会名流,以及作者本人的感受。此外,在小说的第三部里,还可以看到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情。虽然作者双目失明,但他似乎看到了明亮的世界,也要把光明带给埃及。


作品评价

通过长篇自传性小说《日子》,我们可以看到塔哈从一个令人怜悯的盲童最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学者,成为一代文宗的成长过程。这条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充满了艰难险阻,塔哈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一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人,但他面容安详,嘴角挂着微笑,和领路人匆匆地一起向爱资哈尔走去。他脚步坚定,毫不蹒跚。在他脸上没有常在瞎子脸上看到的那种忧郁的表情;在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听课,吸收着老师的每一句话,面带笑容,不觉痛苦,也不烦躁……这就是塔哈,他顽强地克服疾残带来的不幸,以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达到荣誉的顶峰。塔哈的例子在各国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塔哈写的《日子》,在语言方面也很有特色,这种语言温柔、纯洁、生动、细腻。在塔哈看来,文学之所以称得起文学,似乎就是既要动听,又要动人,所以他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具有音韵的效果。他不用华丽的词句,而是平铺直叙,既有音乐性,又有思想内容,他这样做可能是受了古代人用耳朵听读文学的缘故。塔哈保持了古代语言的特征,同时也尽可能地丰富自己语言的音韵。他用充满音韵的语言自然而流畅地表达他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介绍西方的各种思想、表述他的具有独创精神的各种论断,他也是用这种语言来写他的小说和各种文艺作品的。所以他的音韵不是空洞的,是他艺术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了他得心应手、达意传神的工具。

塔哈创作的《日子》,在文体上也有很大贡献。古代阿拉伯文学,主要形式是诗歌、韵文和故事。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政论性杂文和历史小说,而抒情散文、长短篇小说到后来才有。塔哈的自传性小说《日子》也是一部优秀的抒情散文作品,被认为是当代抒情散文的典范,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子》这部作品不断被一代一代的阿拉伯青年所传诵,而且译成了许多种文字(注:我国解放前曾出过《日子》(第一部)汉译本,1961年出版《日子》(第一、二部)汉译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沙发
发表于 2019-11-14 19:40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确实不简单
板凳
发表于 2019-11-28 16:34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呢
4#
发表于 2019-11-28 19:25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确实不简单
郧丽 发表于 2019-11-14 19:40
是的,他们成长的过程更艰辛
5#
发表于 2019-11-28 19:25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呢
鸭丫0815 发表于 2019-11-28 16:34
有空可以到图书馆借一本看看
6#
发表于 2019-12-01 14:13
只看该作者
这也太厉害了,真是不简单。
7#
发表于 2019-12-01 22:3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熙笪

很励志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