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地带请教育专家帮你深度剖析孩子各种“问题”的来源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地带请教育专家帮你深度剖析孩子各种“问题”的来源

回复数:44  |  浏览数:4479
楼主
发表于 2017-04-25 22:18
只看该作者
孩子就是不爱写作业!
孩子就是很爱磨蹭!
孩子就是……
有没有发觉自己的火气一天天蹭蹭往上涨,明明知道该控制,却总也忍不住掀桌子
(╯‵□′)╯︵┻━┻

今天宝宝地带有幸请来了教育专家,给我们具体事例具体分析,看看是否能帮助到你。
张春梅老师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家庭教育特聘专家
获国际父母教练专业资格
心理咨询师
国际教练协会认证教练
国家管理咨询师
美国 NASA 卓 越团队认证培训师
首期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GCDF)
2014 年,创立乐育堂,致力于 0 ~ 18 岁孩子的家庭教育
10岁男孩的妈妈

1.我儿子8岁,现在总觉得上学没意思,说每天就是复习、预习、写字词,写各种作业,觉得没有新鲜感。我想他就是缺乏一种动力,没有一个自己的爱好造成的,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引导呢?
      答:看到孩子每天复习、预习、写字词、写作业,感到孩子每天的时间还是安排得非常紧凑的,如果孩子每天的时间,都由各种作业所填满,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生活中缺乏了一些弹性和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一味的追求简单知识的重复和记牢,会慢慢丧失掉学习的乐趣,也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其他乐趣。这种情况父母还是要看看自己的内心恐惧和焦虑的是什么,想控制的又是什么,如果父母不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绩,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成长,以轻松快乐的状态享受生活,那么很难引导孩子通过“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的动力。

2. 今天闺女说幼儿园大班里的男生总欺负她。有时打她,有时咬她。之前与老师沟通过,也是就事论事,我也不能确定闺女说的是否夸张,不知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答: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学习社会交往,而有一些孩子在社会交往的尺度上,还正在练习中,会出现一些小冲突都是正常的,包括:用拳头或者是用嘴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女儿感觉到在幼儿园里,有人让她不舒服,能够这样去告诉爸爸妈妈,而父母能够从内心去理解孩子,而不是去指责孩子,或者怪孩子没本事,挨欺负,那孩子的心里会好受得多。
      如果父母把这当作一次孩子学习和演练社会交往的机会,再能够跟孩子一起去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家里做些模拟练习,那么这样就让孩子通过这件事儿,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正是在这样一些事件下成长起来的,和老师沟通也是一个办法,可以让老师关注孩子们的情况,但原则是孩子们能够自己解决的尽量让他们自己来解决。

3. 男孩二年级,这学期开学以来,隔三岔五被老师告状,比如替人打抱不平惹祸,上学不抓紧时间写作业,还出现一次逃体育课,和小伙伴在厕所聊天被发现,因为头一天我打他了。老师认为孩子胆大还有主意,不好管,昨天开始禁足一个月,就是说下课除了上厕所不许出去玩?我该怎么办呢?
      答:这个男孩子可以看到是一个很有想法,敢作敢当的团队领袖,有正义感,对老师和父母的管教都不是太顺服,所以老师采取的办法是禁足式的限制,父母的方法是打。这种比较有力量的男孩子是反抗型,越打越反抗,越禁足越偷偷干。
      孩子真实的个性和力量没有被老师和父母看到,而是觉得孩子出格,不顺服管理,还是要看到孩子身上积极和正面的力量,并且善加引导让孩子的品质得到肯定,让他承担更多的责任,把力量发挥到更加积极的方面上。
不能总是以压迫、禁止、打骂的方式对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走向我们所不希望的方向。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力量比父母和老师还大,就埋下隐患了。
      父母的挑战在于和老师的沟通,让老师有机会看到孩子正面的品质,即使老师不容易看到,父母也要真正的看到孩子。

4.孩子放学想找小朋友玩,但是其他小朋友都在辅导班上,周末孩子也没有合适的朋友一起玩儿,孩子觉得很苦闷,怎么办?
      答:从目前社会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往往安排的比较紧张,这很常见的。你的孩子,非常渴望友伴的交流和玩耍,表现出很苦闷,说明在过去的时间里,从友伴处得到的玩耍和交流的时间是不足的,他内心非常渴望同学之间自由自在的玩耍和交流。
      尽管有各种困难,但是,如果父母认为和友伴玩耍非常重要,那么我想总能创造很多的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儿,比如:周末可以找孩子相熟的伙伴一起玩儿,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聚会,让孩子们相聚,在春秋季组织大家去爬山、郊游等等,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另外,找到跟自己教育理念相同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同样重视孩子的自由玩耍,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慢慢建立起友谊。还可以给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或者进行跟家长一起玩儿的游戏,办法总比困难多。

5. 我儿子是情绪易激动的小孩儿,情绪表达直接强烈,肢体动作比较大,又有点小任性。老师经常以此告状,比如追着别人跑不放,生气的时候推椅子却不小心伤到了同学。情绪容易激动的小朋友如何在群体生活中同别人友好相处呢?
      答:从描述来看,孩子似乎是当情绪在他内心里有一个积聚的时候,他会用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有的时候这种情绪很有力量,会伤到其他人。
      我们可以向前看一下情绪会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激动?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常常在家里有权利之争,父母是不是能够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有一定的决定权。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家里特别照顾孩子的感受,为他是从,孩子在幼儿园里觉得其他人满足他是应该的,表现出来也会是比较激烈的反应。要看看具体情况再定。

6. 孩子4岁多,女孩过于胆小,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太敢表达。有小朋友主动和她玩,不管对方年龄大小,她自己都会跑开。有小朋友和她争,不管她是否喜欢,没有大人在一旁,她基本都会放弃。
      答:从孩子的情况来看,你觉得三个例子都是关于孩子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直接的感觉是孩子在这个方面得到的实践和练习比较少。
      只要父母能够放开手脚,完全的相信孩子,孩子在不断地跟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会慢慢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法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比较胆小,父母不要急于把孩子推出去,或者在内心里总是认为孩子性格比较弱,总想去锻炼她,推动她,内心对孩子很不满,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后退。
      只要能给孩子更多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机会,相信孩子,给她更多适应的时间,耐心的等待孩子,尊重她慢慢尝试的过程,慢慢的他们总能找到一些方法。孩子找到的方法也是适应孩子个性的,而不见得是满足家长对孩子期望的,这一点我们要分清楚。

7. 孩子6岁半,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而是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中,比如:洗漱或吃饭,会边玩边做;鼓励、奖励、批评、打骂、催促等方法都用过,效果甚微。
      答:6岁的孩子本来还处在梦幻中,不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他们对生活中的场景有各种想象,以大人的时间表来看确实会比较拖拉,这是由年龄特点导致的。
      另一方面来看,尽管我们觉得孩子拖拉,但却有可能一直在满足他们拖拉的现状,有时候我们一边焦急的催促,或者着急谩骂,却没有告诉孩子终止的概念,就是不再做了,该停止了,比如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吃饭了,到什么时候就要熄灯睡觉了,界限不明,孩子会觉得可以一直拖下去,再催促都是一种妥协。温和而坚定的设立界限并遵守,孩子开始会抵触,慢慢就有了时间的意识,会调整好自己的。

8.孩子5岁半,特别会捡别人爱听的说,但家长总觉得这样做人不够真诚?
      答:有一种孩子在人际上是比较敏感的,能够体察到他人的需要,并且想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和别人建立一种好的关系,或者是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这类孩子就是有这方面的天性或者天赋。
      如果爸爸妈妈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或者是比较直爽,就会觉得孩子是不是不够真诚。那么我们只需要去关注一个方面,就是孩子会不会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为了讨好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是真诚的夸赞,而且是她观察到的一些细节,都是正常的。
      同时我们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不需要他挑好听的说,才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要求;而不正常不合理的要求,说的多好听都没有用,孩子会调整好自己的。

9. 两个孩子5岁半、6岁半,在与别人分享的时候,一个会将好的对方喜欢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个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的东西拿出来分享。每当孩子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时,不知该如何引导,既不希望孩子放弃正确的待人方式,又不希望孩子总吃亏?
      答:我们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讨,比如说: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那么别人会收获到什么?自己又会收获到什么?当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留给自己,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我们自己能收获什么,别人又能收获到什么呢?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我们看到,在问题的背后是父母内心的一种纠结和焦虑,既希望孩子能够培养一种好的品格(暂且不论这真的是否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品格),又希望孩子不要吃亏,那么这种纠结是父母内心存在的,而不是孩子内心想到的。孩子无论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人,或者是把自已不用的东西分享给别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其实都好。
      父母不纠结,培养出的孩子才不纠结,他们总会选择令自己愉悦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还是留下喜欢的,都是令他们自己愉悦的方式,孩子们学会了尊重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褒贬之分。

10.孩子5岁半,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自己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科目,但现实中家长又不希望孩子偏科,即使不喜欢也不能太偏了,应如何引导?
      答:可以看到父母想的很远,可能考虑到未来孩子升学、考试之类的目标上去了,通常想到未来内心就会对孩子当下的学习有忧虑、不放松、有太明确的目标、有紧迫感,近而孩子也难以放松的学习,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期望孩子喜欢所有科目本身不太现实,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性格、脑发育等等会天生擅长某些方面的学习。
      自然而然的引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更容易放松的体会到这种感觉,如果抱着非得喜欢的念头去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表现出抗拒,会说:“这个不喜欢,那个也不喜欢。”跟父母对抗上了。

11. 电视、iPad上的东西诱惑力太大了,虽然限制时间、规定类型,但还是不能让孩子从心底抵御?
      答:媒体时代确实很难抵御电子产品,大人都很难抵御得住,孩子就更如是了。
      如果孩子很小,小于12岁基本没有充分的必要看电子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全家人都尽量少看电子产品,有选择性的看电视,尽量多读书多运动,多做一些家庭娱乐活动,人总是渴望和亲人、朋友做快乐的事情。有了这些家人能够亲近连接的事情,孩子对电子产品就不会那么离不开了。
      偶尔玩一会儿,基本也能控制得住。孩子偶尔放松一下,父母也不会那么纠结了。

1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强调一件事的对错,或者说一件事的责任,原意是想让孩子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有担当的人,但后来发现这样她会容易推御责任,该如何引导呢?
      答:在孩子的理性脑未充分发育之前,讲道理基本都是徒劳的,6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是通过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做事来学习,12岁以前主要是根据与事物的自然情感来有意愿的做事情。
      6岁以前,我们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带着孩子一起做,比如:看到其他人乱扔垃圾,我们跟孩子一起捡起来,比用语言教育孩子要有用得多。12岁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责任是学会照顾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穿衣、叠被、洗小件衣服等等,通过劳动感受到的过程和成就感比口头教育更有真情实感。
      越是有责任感的父母越会教育孩子要负有责任,这是父母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孩子自然成长,自然而然的学会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越强调责任,孩子还承受不了,就会推出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13.女孩10岁,在熟悉的环境里很放得开,也显得很自信,可是在老师面前就很胆小,不爱说话,很胆怯。去年和今年学校的新年联欢会上,我非常希望她能表演小提琴,可是她不肯,怕出错,家长很苦恼。
      答:在权威人物面前孩子表现出胆小和谨慎很正常,老师在孩子眼里是很强大而有威严感的。通常孩子在家里如果有些害怕父母,尤其是父亲,那么在外面害怕权威人物是具有相关性的。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更加放松,尊重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自由随意的发表见解,不随意评判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鼓励孩子犯错,鼓励孩子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尝试,而且父母对于结果不是那么在乎,而是看重过程,即使孩子没有准备好尝试,也不强求而是尊重孩子,那么孩子慢慢会放开谨慎试错的心,更自在更坦然的参与或者不参与。

14.我们家闺女,很喜欢跳舞、画画、运动等,觉得她的天赋也不错,但是给她报课外班都不太爱去,原因不是不喜欢内容或者老师,而是因为我不能和她一起上课,曾经有机构老师强行分离,的确有成效,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根本的办法。我也觉得孩子这么大了,还这么黏肯定有问题。
      答:可以看到父母有时候真的是特别心疼孩子的,一方面看到强行分离有效果,另一方面自己又有些不忍心,怕孩子受不了。
      可以感觉到孩子的黏人或许与此有关,就是妈妈特别能够体会孩子的心情,特别怕孩子受伤害,特别心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恐怕也是如此,因此孩子黏人就找到缘由了,就是妈妈在必要的时候放不开手,怕孩子受伤害,恐怕让爸爸带孩子也是放不开手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和妈妈在一起特别被照料,特别被体贴,就会特别黏妈妈。
      可以尝试放手让其他人带孩子,放心让孩子单独去小朋友家玩,或者自己找借口走开一会儿,试着一些分离,也相信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其实孩子们的适应性很强,也没有那么容易被伤害。

15. 我儿子跟一个小伙伴儿一起在院子里骑车。我和那个小伙伴儿的妈妈一起找到了他们,那个小伙伴儿的妈妈要求这个小伙伴儿回家,小伙伴儿说作业写完了,还想再玩儿会儿。他妈说不行,还得写英语作业。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孩子说这块完成了,妈妈就说那个没做完,还在说这个做完了,妈妈就说那个没做完。正在两个人纠缠不下的时候。我儿子发话了,我的钢琴早就弹完啦,弹得可好啦,可熟练啦!我的作业也全部都在学校做完啦,而且得的都是5A。当时我这的脸都绿了,不知道孩子为啥这样说?
      答:估计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大人确实不太好过,或者觉得孩子即使优秀,是不是也得谦虚点儿。
      我们想要孩子各方面都发展得好,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尊重其他人,包容其他人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心怀体谅和理解,我想这是这位妈妈的初衷,那么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是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用多元价值观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尽量少用结果去衡量孩子,更多的看重过程。
      在学校里、在家庭里,如果都特别看重成绩和老师的要求,就容易使孩子忽略了生活和与人相处中其他重要方面,比如:尊重其他人的不同选择,客观全面的看待他人,而不是唯成绩论,唯作业论,是生活处处皆美好,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平和的看待成绩,未来孩子考不好了,也能接纳成绩不好的自己,不会那么和自己较劲儿。

16.十五岁女孩儿整天在一个聊天软件上聊天,家长该怎么引导?有句话叫环境造就人,我感觉在聊天软件上聊天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人,如果家长再不制止孩子会越来越没有积极向上的心,家长该怎么平衡这样的事,即不影响亲子关系又能让她有一颗受教的心?
      答:首先我们看到父母有一些判断,比如:聊天的人不务正业,不制止孩子会没有上进心,希望孩子能够受教。这位妈妈还提到不影响亲子关系,已经非常好了,考虑到了女儿的感受。女儿已经15岁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大姑娘,对聊天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在咨询中,我常说:每个人都会有十足的理由做她正在做的事情,都是她当下最好的选择。
      对于15岁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受教”,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她们做的事情感兴趣,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网络聊天这么吸引你啊,有啥收获,都和谁聊,聊什么?据我所知,现在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也网络聊天,虚拟交往在未来是一个趋势,你也试着聊聊,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不错的聊天室。
      如果父母担心的是网络聊天花费的时间太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聊天的时间,并严格遵守,有一些小奖励或小惩罚。
      如果孩子是学习动力不足,那么还是要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热情才好。

17.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公园玩,来回都是骑摩拜单车出行,再回到家我把摩拜车锁上,孩子就过去把车推倒,又蹬了两脚,我就问他“你干嘛啊”,他说“我要把它弄坏了”,我说“你来回都是骑着它,他带你回家多方便啊,你干嘛弄坏它?”。孩子就歇斯底里一样:“我就要弄坏了!”,一边哭一边蹬,我说:“行,你弄吧我拿手机给你录下来,报公安局去!”,他就委屈的哭着回家了,孩子总是有这种暴力的倾向,不知道是为什么,其实他自己是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还要尝试,说也不管用,怎么办?
      答:孩子小的时候碰到挫折或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你打它,来教会孩子一种处理挫折或烦闷情绪的办法,孩子就学会了。
      从这件事情看,有可能是孩子在公园儿玩耍和骑车回来的过程中,已经很累了,很疲倦,有一种烦闷的情绪无处发泄,所以就采用这种击打什么东西的方式来发泄自己这种不好的心情。
      我们看到这次妈妈采用的是一种威胁、吓唬的方式,让孩子不要这样做,是一种从行为上的制止。下次如果孩子有这种烦闷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从理解他的角度,可以蹲下来抱一抱他,跟他说“妈妈知道,孩子你累了,你并不是真的想这么对待自行车的,你是一个好孩子;你只是心里很烦,想出出气,妈妈理解你。”妈妈抱一会儿孩子,去理解孩子,孩子的内心常常是他说不出来的状态,父母要向后看、向里看。
      也可以去观察,孩子常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暴力倾向,是不是可以总结一些原因,提前规避某些原因的出现。比如:适度安排孩子的生活,不要让孩子太疲倦等等。

18. 我家孩子14岁了,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改变还来得及么?
      答:您的孩子14 岁了;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个性、习惯上已经有了很多自我的意识,需要我们给他明确的界限和更多的空间,让他感觉到在界限之内是非常舒适的、是可以充分舒展自我的。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感觉被尊重。

19.我家孩子7岁了,书上说要学会欣赏孩子,但用欣赏的方式看孩子,有时候我感觉不对!孩子会因为被欣赏,变得自我意识很高、很傲慢!是不是我做错了?
      答:你的孩子7 岁了。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是用夸张的表情和言辞去夸大它,而是用特别平常的状态,很自然地告诉孩子,你内心有什么样的品质妈妈看到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这样看待孩子之外的其他人,而不是只看着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好。我们跟孩子传递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而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的“孤芳自赏”。

20.有的时候真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如上午我带他出去,他说蠢话,做挺傻的事儿,当时我心里想:怪不得学习差,真是个傻孩子,脑子真笨。我心里明白这样不行,可是这时候自己又没有能力看到他的优点,应该怎么办呢?
      答:你说孩子有的时候会做一些傻事,但其实咱们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转换一下思维,跟孩子说:“谁不犯傻呢?妈妈也会犯傻,我们都会犯傻,一个有智慧的人也可以犯傻,一个傻傻的人也会冒出一些智慧。”这样的话孩子就放下了,也会宽恕自己,不老是埋怨自己了。
      当我们无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时候,不要自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们忘了欣赏自己。

21. 我老是很难拒绝孩子,如何能做到即理解孩子的感受,又能拒绝孩子的行为呢?比如孩子老是要吃肯德基,一周都三次了。我不想强制他,但又想拒绝他,该怎么处理?
      答:孩子在情感上如果有一些没有被充分满足的部分,他就希望借助外界来满足自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专注地陪伴孩子。内心满足了孩子,他对外界物质的要求就会降低。
      如果一个孩子一周提出3 次同样的要求,说明在这件事上属于一事一议制,即每次孩子提出要求后,妈妈都要纠结要不要满足。一事一议不能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尝试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规则,如:每月吃一次,但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吃。在规则内给孩子一些自由度,让孩子有一些自主权,他的感觉也会好,不然他总是面临被拒绝的风险,内心的感受也会不好。
      还可以回顾一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提出要求,比如在什么情况下想吃肯德基,是不是在这个时段确实比较饿?或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特别需要外界的情感安慰?鉴别出孩子的内心需要,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了。

22. 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可是一遇到大考就经常出错。我明白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可我还是不受控制地难受,比他差很多的孩子期末都考得好。我无法不跟别的孩子比较,管不住自己呀。
      答:如果孩子一遇到大考就经常出错,我们应关注下孩子心情的放松度。考试只是孩子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还是要在平时下工夫。平时家庭的氛围及父母对成绩的接纳度,都会影响到孩子。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让孩子获得宽松感,比如在家里面家人是不是经常能够哈哈大笑,是否经常有一些好玩、放松、幽默的事情。家庭的氛围很重要。
      您说到比他差的孩子期末都考得好,我的感觉是您平时对孩子的关注点还在结果上,所以孩子的关注点也在结果上,而不是在学习本身。

最近张老师出了一本书名字叫《性格与养育》
      ☆ 首次提出“四种父母性格”的理念,将每个父母定义为绿色、黄色、蓝色、橙色四种颜色性格。
      ☆ 剖析父母性格,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养育问题。
      ☆ 真实故事多,可读性强。
      ☆ 原创文字,浮躁生活中难得的深沉之作。
当当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98167.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7-04-25 22:21
只看该作者
好性格靠父母的好养育
板凳
发表于 2017-04-25 22:46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借鉴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7-04-25 23:40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7-04-26 09:16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小样
6#
发表于 2017-04-26 09:24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对于父母来说真的太有帮助了。
7#
发表于 2017-04-26 09:28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太喜欢了呀,我家也是问题多多
8#
发表于 2017-04-26 09:29
只看该作者
都是很实用的列子,看看可以帮助自己
9#
发表于 2017-04-26 09:30
只看该作者
教育很难,需要指导
10#
发表于 2017-04-26 09:54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很不容易啊
11#
发表于 2017-04-26 10:19
只看该作者
有例子,可以让我们借鉴一下了
12#
发表于 2017-04-26 10:48
只看该作者
非常实用的知识,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17-04-26 15:28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的育儿知识和个例指导,有些问题我家也存在,学习了,努力修正自己,做更好的妈妈!
14#
发表于 2017-04-26 22:34
只看该作者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好好学习。
15#
发表于 2017-04-26 22:55
只看该作者
太实用了,我要收藏起来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试读:【试读】《“童话猎人计划”桥梁书系列第1辑》

申请
【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试读:【试读】《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

申请
【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试读:【试读】《我只是个小孩》

申请